# 未来的中国吉他教育之路在哪里?
# 一、在民间、在社会而不在高校
任何器乐的发展都要追本溯源。吉他的起源在西方,作为一种民间乐器流传至今并发展成世界上普及率最广的乐器。流传到中国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普及到城市、乡镇的每一个角落,俨然成了我们的民族乐器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各大音乐学院及高校陆续开设了这门专业。从行业来看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说明吉他这种乐器已经上升到专业的高度,并被国家纳入到了大学本科教育范畴。笔者也是中国第一批进入音乐学院教授吉他本科生的教师之一,但经过长达十年的大学任教,发现与最初的规范中国吉他教育事业,培养专业化吉他演奏人才、提升中国整体吉他演奏水平的理想相去甚远,这些在大学里接受精英式教育的学生根本无法成为真正的行业精英。
例举一个现象:我每年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吉他本科学生,普遍都不能凭演奏本专业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中间专业最好的学生如果去和钢琴、小提琴或作曲系最差的学生相比,音乐的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都差了许多。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刻苦程度不输于别人,结果却有这么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就是他们都是从十五、六岁才开始学习吉他,而其他专业的孩子几乎都是从五、六岁就开始系统的培养。他们缺失了作为音乐教育最关键的十年基础教育,再加上这个行业的教学又很不规范,结果就是他们的音乐概念、意识、综合素质远低于自身的演奏技术,所以无法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和演奏家。
那么,这十年的音乐基础教育该由谁来完成,在哪里来完成呢?在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小学和中学都有规范的音乐课程,并有完善的教育制度很好的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学习,等学生进入大学时,很自然的就能接受个性化、精英式教育。而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下,所有的素质教育科目都需要给文化课让路,音乐基础教育在学校、尤其是经济基础落后的地区就形同虚设,这势必会造成中国普遍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有音乐梦想的学生只能视家庭经济情况在校外选择社会培训机构学习。所以,这些社会培训机构的能力大小、正规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大学能否招收到符合精英教育条件的优质学生,而大学培养出来的这些精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中国吉他的高度,这正是底层决定了高度的道理。
所以,中国未来的吉他教育之路在民间、在社会、而不在高校。
# 二、在少儿、在普及而不在精英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未来中国的吉他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并达到国际水平,取决于我们能否抓好少儿的吉他教育。
音乐跟语言一样,越早培养越好,3-4岁的孩子跟着音乐扭扭屁股跺跺脚,这就是在感知节奏,你的孩子有时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哼出你没有教他唱过的歌,那是经常放这首歌的缘故,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模仿了出来。学习本就是个模仿的过程,学习音乐,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也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孩子一般到了5岁可以开始学习键盘类的乐器,而6岁就可以学习吉他类的弹拨乐器了。
由于吉他没有适合少儿的、成熟完整的教学体系及教材,很多老师虽然意识到了要从娃娃抓起,却不知从何下手,只能按自己当年自学的模式,边点点滴滴的整理资料,边摸索着教学,这种各自为政的做法就出现了同一个省份不同方法,同一个城市不同方法,甚至于同一个机构不同方法的局面,这就导致了全国同行业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的巨大差异化,老师之间、学生之间无法横向交流沟通,比赛、考级也无法统一标准,混乱不堪。
虽然我们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但我们还是必须去做这件事,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因为任何器乐演奏都是为了表达音乐,而音乐属于艺术范畴,它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奏能力,更是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全面的音乐功底,一个可以称得上演奏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人绝不是通过几年的苦练就能成功的,它是靠漫长的时间一点一点打磨、修炼而成的。同样是乐器,钢琴、小提琴能从娃娃抓起,并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演奏家、音乐家,那么作为普及率如此之高的吉他一定也能行。
我们也不能只靠个别的名师培养少数精英,因为这些不具备可复制性,并且少量的精英对于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中国来说,远远不能改变现状,只有所有的从业者行动起来,把少儿的吉他教育抓好,并且成功的普及推广开来,中国未来的吉他事业才能真正的改变,并达到与国际接轨的可能,这正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所以,未来的中国吉他教育之路在少儿、在普及而不在精英!
# 三、在音乐、在素质而不在吉他
讨论到了这一步,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吉他是什么?吉他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这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太简单,或许它也太复杂。但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懂,就无法从意识形态上影响从业者,也就无法去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吉他是乐器,吉他教育就是利用吉他作为学习工具来展开的音乐教育。
围绕着这个核心理论,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个行业的种种误区和困惑:
1、直接教歌曲、乐曲,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还有的老师之间相互抨击,认为应该先教古典、先教民谣、先教指弹等等。
这都是为了吉他而教吉他,不是为了音乐而教吉他,试问,没有音乐的理论构架,也没有合理的体系,让学生看着坐标式的六线谱,一味的让学生练习再练习,结果是他们除了能熟练的操作吉他,机械的弹出所谓的名曲,对音乐却又知道多少?当然,这还算好的,更多的孩子是一年半载后直接放弃学习了。
2、吉他没有钢琴、小提琴那么高雅、有档次。
音乐可以分为高雅和低俗,而表现音乐的工具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比如说巴赫的音乐庄严宏伟,充满皇室贵族气质,莫扎特的音乐精致规范,充满自然主义色彩,贝多芬的悲壮,舒曼的浪漫等等,这些音乐都可以用不同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甚至笛子、巴乌等来演奏。但是长期以来吉他只是用来表现弹唱、摇滚或干脆脱离乐器的本质成为另类、朋克、叛逆等非主流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这种定位导致了吉他这件美妙的乐器被钉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主流文化对它唯恐避之不及,从业者对它爱恨交加,无可奈何又割舍不掉......
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那我们就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首先,我们要淡化吉他的演奏而强化音乐的学习,强调我们是音乐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而吉他只是我们学习的工具。在整个吉他学习过程中,音乐始终是唯一的主线,而吉他的演奏技术一定要摆在从属的地位。这就像红花和绿叶一样,没有技术这个绿叶,就无法衬出音乐这朵花儿的美丽,但没有音乐这朵花儿,再好的绿叶也结不出真正的音乐果实。
其次,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吉他,要学习的基础课程是一样的,即音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对吉他六根弦的掌握和运用。在完成了基础课程后,再根据孩子的兴趣或老师的特点选择某一类型的吉他专业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的孩子音乐基础抓好了,艺术素质提高了,那弹好吉他或其他类型乐器会变得非常轻松。我相信未来的吉他艺术家们不应该是只会演奏某一类型的吉他,而拒绝接纳吉他大家族中其他成员的。
最后,无论是歌唱家、作曲家还是演奏家,他们都会呈现出一种共同的、有别于其他行业人群的特质,这就是修养和气质。因为他们都通过学习音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对美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的格调和品位,奠定了健康的价值观。常年学习音乐还能使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韧不拔的品质,并且简单快乐、心灵纯净。这,才是音乐带个我们的最终回报。
所以,未来的中国吉他教育之路在音乐、在素质而不在吉他!
作者余晓维简介:
余晓维金手指现代音乐教育全国连锁机构创始人;
首届“冰力先锋”乐队选拔赛全国总冠军“金手指”乐队队长兼主音吉他手;
武汉音乐学院电吉他教师;
著有权威吉他教材《Beyond经典吉他Solo详解》1、2册,《摇滚吉他圣经》1、2册,《余晓维现代吉他教程》18集。个人教学、演奏视频网络总点击率超过两亿次,是目前中国最享有盛誉的现代吉他教育家。
资料来源:互联网
原文作者:余晓维
编辑整理:拨片网 饶可
0